文|新10亿商业参考
都说有人出生是牛马,有人出生在罗马,这事儿放在机器人身上也是一样。
同行们还在忙着找钱时,智元机器人花21亿元买了一家上市公司。不久前一家叫做上纬新材的公司表示:
哎呀呀~我们身价可不菲了哦~智元机器人收购我们的6成股份了哦~实控权归智元机器人了哦~
自从这条消息公布以后,上纬新材天天都是涨停板,股价从几块钱飙升到了40块。
因此,这笔收购被外界视为智元借壳上市的第一步。
但也有人说,智元这波操作就像用高压锅煮泡面,虽然能快速控场但终究不是正经做饭路子,21亿的买壳钱,够研发三代机器人了。
小新猜测,收个壳肯定是为上市准备的,是不是智元上市就不好说了。
不过目前,科创板还没有借壳上市的先例,上了科创板的公司也有一些表现不好的,上面直接让他们退市了,也不好开让科创板借壳的口子,不然资格不够的不退市,赖在这非要赚个买壳钱咋整?
另外,智元机器人收个壳也对以后的融资有帮助。
智元的联合创始人稚晖君是大学霸、华为天才少年,现象级UP主,开启创业初期,人家认可你个人,能实现被抢着投资。
但是规模大了以后,在资本层面稚晖君还是不如老将,2025年3月底的智元机器人法定代表人由舒远春变更为邓泰华。邓泰华曾是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如今担任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
此前,智元已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不少成果,但在商业化落地和市场推广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大家都说,智元反向收购上纬新材一事,便是邓泰华的手笔。
为了完成这起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收购,智元巧妙设计了“三步走”方案:先以9.41亿元协议受让上纬新材29.99%股份,再获取原控股股东表决权放弃承诺,最后以11.6亿元发起37%股权要约收购。
一系列操作,精准规避了30%的强制全面要约收购红线,也避开了借壳上市的审核雷,中注协看了,都得在今年CPA经济法考试里出一道这样的考题。
下一步嘛,通过控股上市公司,智元机器人可以获得更便捷的融资渠道;而且,拥有上市公司身份,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到时候智元如果再去香港上市,说不定能有个更好的估值。
举报/反馈创同配资-创同配资官网-网上配资开户-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