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个50多岁的老大哥,干了半辈子体力活,晚上最爱喝点小酒解乏。
家里人劝他少喝,他总摆手说:“喝点酒没事,累了一天就靠这个放松。”
可前段时间,他体检时医生皱着眉说:“你这肝有点毛病,再喝下去可不行。”老王一听,吓得赶紧决定试试不喝酒。
头几天,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少了点啥,嘴里也没滋味。
可过了段时间,他发现早上醒来不迷糊了,精神头比以前足,连爬楼梯都不喘了。干活时,他脑子也清楚了不少,同事都说他看着年轻了点。
家里人也高兴,说他脾气好多了,晚上还能陪孙子玩会儿,家里笑声都多了。
有次老王跟老伙计们吃饭,大家端着酒杯劝他喝,他笑呵呵地拒绝了。
朋友惊讶地问:“老王,你咋不喝了?身体有啥不一样吗?”老王摸摸脑袋说:“不喝以后,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舒坦多了。”
你说,不喝酒是不是真能给身体带来这么多好处呢?
适量饮酒,不保护中国男性!先说说什么是适量饮酒。一般来说,适量饮酒就是每天喝的酒精量有个限度。
比如,男性每天喝的酒精量最好不超过20克。这20克酒精,大概是一小杯白酒,或者一瓶普通啤酒的量。
很多人相信,喝这么一点酒,不但不会伤身体,还能有点好处,比如让血液循环更好,心情更放松。
过去,有些研究确实提到,适量饮酒和心脏健康有点关系。可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国外做的,情况跟中国男性不太一样。
那么,中国男性喝酒到底怎么样呢?
科学家们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让您有点意外。
比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起做过一个大研究。
这项研究从2009年开始,跟踪了50万名中国成年人整整10年,最后在2019年发表了结果。他们发现,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让中国男性更容易得一些病,比如癌症和肝病。
尤其是那些每天都喝点酒的人,心脏病风险并没有降低,反而血压可能会升高,中风的危险也会增加。
还有一项研究,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在2020年发表的。他们分析了10万名中国男性的健康数据,发现适量饮酒跟心脏病之间没什么保护关系。研究还发现,喝酒越多,高血压、糖尿病和肝硬化的风险就越高。
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不能保证身体更健康。
这些研究都说明,适量饮酒对中国男性来说,不是个保护身体的好办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可能跟中国男性的身体和生活习惯有关。
首先,喝酒的时候,酒精会在身体里变成一种叫乙醛的东西。这个东西对肝脏、心脏和血管都不好。
很多人体内有一种酶,能把乙醛分解掉,可不少中国男性体内这种酶不够多。
所以,即使喝得不多,乙醛也可能在身体里堆起来,慢慢对健康造成伤害。
其次,中国男性吃饭喝酒时,经常会配上油腻或者辛辣的菜。
这样的饮食习惯,跟喝酒加在一起,可能会让身体更吃不消,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听到这儿,您可能会想,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如果您本来就不怎么喝酒,那就尽量别开始。
如果您已经习惯每天喝点酒,可以试着少喝一些,把量控制得更低。
除了喝酒的事,平时多注意健康也很重要。比如,吃得清淡一点,多走走路,动一动身体,烟能戒就戒掉。
这些方法,比靠喝酒保护身体靠谱得多。
总的来说,适量饮酒并不能保护中国男性的健康。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管是心脏病还是其他毛病,适量饮酒都没能帮中国男性降低风险,反而可能让身体更脆弱。
所以,对待喝酒这件事,咱们得小心点。少喝或者不喝,再加上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真正对身体好的选择。毕竟,健健康康地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长时间不饮酒,身体或会迎来显著蜕变1.肝脏修复能力增强
不喝酒以后,肝脏负担一下子减轻。
每天摄入的酒精都会先经过肝脏分解,时间一长,肝细胞就容易受损。
停酒一段时间之后,肝细胞开始有机会慢慢修复。
如果原本有脂肪肝、轻度肝功能异常,情况可能会慢慢改善。
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更好,吃饭胃口会恢复,消化能力也会变强。
肝脏是个非常重要的器官,长时间没酒精干扰,它的修复和解毒功能就会慢慢恢复正常。
2.睡眠质量变得更好
酒精表面上看能让人放松,实际上它会影响深度睡眠。
晚上喝了酒,睡得再沉,也容易醒得早,睡眠时间短,第二天精神差。
断酒以后,身体不再被酒精打扰,睡眠质量提高,醒后头不晕,白天也更清醒。
慢慢地,睡觉容易入睡,中间不易醒,大脑的休息会更加彻底。
3.血压和血脂水平下降
很多人喝酒时间长了,血压会升高。
酒精让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对血压影响很明显。
不喝酒一段时间之后,血管负担减轻,血压有机会恢复正常。
如果原来血脂高,戒酒之后,脂肪代谢也会改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可能会降低。
控制得好,对心脑血管健康是一大好事。
4.体重可能会慢慢下降
酒本身含热量,而且经常喝酒的人容易吃得多、吃得油。
戒酒以后,不光是少摄入了酒的热量,连带着暴饮暴食的情况也减少了。
有的人戒酒三个月体重就明显下降,尤其是肚子那里瘦得快。体重减下来,对关节、血糖、血脂、血压都有好处,人也更有活力。
1.喝酒不要空腹
空着肚子喝酒,酒精很快就被肠胃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会变得特别快。
这样一来,对大脑、肝脏、胃黏膜的刺激会更明显,更容易伤身体。喝酒前吃点东西,尤其是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哪怕只是喝一小点酒,肚子也不能是空的,否则更容易醉,伤害也更大。
2.控制总量比喝什么更重要
有人觉得白酒伤身,红酒健康,啤酒度数低没关系。
其实酒精的种类没那么大区别,关键还是总量。一旦酒精摄入过多,哪种酒都会对肝脏、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负担。
不管喝的是哪种,只要喝得多,对身体都是负面影响。一天喝多少比喝什么更重要,长期累积更需要注意。
3.不能拿喝酒当解压的方式
有些人压力一大就喝点酒,说是能放松心情,睡得好。
短时间可能觉得舒服,其实酒精本身是让神经麻痹,属于“麻一下”。等药劲过去,人的情绪反而更容易波动,还容易睡眠浅、早醒,精神状态变差。
久而久之,大脑习惯靠酒精放松,容易出现依赖,心理上也更脆弱。情绪低落、压力大、心烦气躁,都不应该靠喝酒缓解,否则只会越喝越乱。
4.有基础病的人更要谨慎
血压高、血脂异常、肝功能不好、血糖不稳、尿酸偏高,这些常见问题在喝酒时都可能变严重。
有病不等于就一定不能喝,但一定要明确风险。哪怕只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影响药效或者引起指标波动。身体本来就不是完全健康状态,再让酒精进去折腾一番,病情不稳定的风险大得多。
特别是正在吃药的人,酒精和很多药物之间会产生作用,甚至引发急性反应。医生都建议这类人控制酒精摄入,是有科学依据的。
酒桌上的热闹只是短暂的,身体的账本却会一笔一笔记得清楚。
喝酒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不是保健秘方。能不喝就不喝,非喝不可就记住该注意的事。
每一次少喝一点,都是给肝脏一点喘息;每一天不碰酒,都是在给身体加一道保护。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体这张“船票”得留着坐更远的路。
创同配资-创同配资官网-网上配资开户-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