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吕会生 实习记者 贾璐 文/图
“要把居民的急难愁盼牢牢记在心上,当成自己的事去解决。守护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为守护好祖国这个大家作贡献。”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一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走进三顺店社区,欢声笑语不断,充满浓浓温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正专注地做着保健操;社区乌兰牧骑的排练室内,回荡着悠扬的马头琴声;红色文化长廊中,100名先进典型的事迹熠熠生辉……这一切离不开李一芝32年的坚守与奉献,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让三顺店社区成为一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大家庭。
和社区老年大学学员开心交流
强党建优服务 聚合力促共建
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李一芝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针对辖区0.25平方公里内17个居民小区、2476户居民的多民族聚居特点,李一芝创新建立“大党委”机制,统筹115家驻区单位、包联单位等党组织力量,通过党建联带、服务联做、公益联办等“八联”机制推动共建共治。
联系爱心人士送温暖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组织700余名在职党员深入三顺店社区,开展楼栋粉刷、制作宣传展板等工作,并在单元门口公示包联党员信息。80岁的刘阿姨家中水管漏水,她尝试联系了包联党员,仅10分钟后就有党员带领维修人员上门,快速修好管道并清理积水。“身边有党员就是好!”刘阿姨高兴地说。
2024年,“大党委”成员单位累计开展共建活动137场,解决居民困难89件。社区还打造了“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对接平台,孵化“智慧家长学校”“小家大爱厨房”等品牌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形成互惠共赢的治理格局。
了解社区低保户有什么困难
“社会治理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绝不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群众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李一芝说。她在社区积极探索实践“五社联动”,以社区为核心平台,联动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力量,发挥“五社联动”作用,依托“社区蜂巢”引入35家公益社会组织,培育了内蒙古芸公益协会等优秀团队,落地60余项服务项目,如“社区乌兰牧骑”“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惠及全年龄段居民。
在李一芝带领下,三顺店社区积极构建精细化“微网格”体系,成立了8个网格党支部,发动556名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参与服务,通过“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精准解决民生问题。44名楼栋长、160名单元长成为社区“红管家”,2024年累计完成代办事项260件,化解矛盾48起,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关键。”李一芝说。三顺店社区通过“志愿服务微积分”“我的微心愿”等活动,激发群众共建热情。社区还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完成景观小区暖气改造等29项工程,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如今,三顺店社区环境整洁、邻里和睦,2024年实现12345热线“零投诉”,生动展现了“幸福来敲门,服务‘邻’聚力”的治理成效。
在居民小区开“板凳议事会”
听民声知民情 解民忧暖民心
“三顺店社区有2476户居民,共4960人,覆盖17个小区、44栋楼……”提起社区的情况,李一芝如数家珍。32年来,李一芝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用一项项暖心举措托起了“一老一小一困”的幸福生活。
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李一芝协调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8项免费公益服务。该中心开设手指课、健康课等,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每日开展义诊活动,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社区蜂巢”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理发、保洁等贴心服务。
进下水道解决居民家中堵水问题
近年来,三顺店社区还将关爱失独家庭作为“民生温度”的重要注脚。李一芝深知,失独家庭的痛需要“看得见的陪伴”来抚慰,为此,社区建立“网格化+常态化”走访机制,每位网格员对接一户失独家庭,除定期帮忙代缴水、电、燃气费,更将陪老人唠嗑变为日常工作。
在社区,李一芝还被称为孩子们的“知心大姨”。她创办了“博爱公益学堂”,为48名单亲失依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并举办演讲比赛等活动。为80多名智力残疾儿童开设了烘焙课、美术课和非洲鼓课,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提升自信心。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社区还常态化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和知识讲座,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为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李一芝创新建立AB岗工作制和网格民情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办理流程、严格时限要求,实现群众诉求“一事一办、即接即办”。
“我们坚决不能让群众办事白跑腿,要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李一芝说。2024年,通过社区网格民情受理单,社区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360余件,联动解决各项问题20余项,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引进35家社会组织建立“社区蜂巢”,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
聚力共融民族情 文化传承筑同心
三顺店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型社区,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是李一芝始终思考的问题。她认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此,她精心打造了“民族团结”综合服务功能区,包括红石榴驿站、红石榴讲堂等,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主阵地。红石榴讲堂通过政策宣讲、故事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累计开展活动500余期,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在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李一芝精心策划了“万家团圆中国节”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居民共庆传统节日。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春节大联欢……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李一芝的倡导下,三顺店社区成立了回民区首家社区乌兰牧骑。这支由19支文艺团队组成的队伍,深入小区、广场、公园,通过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一场场“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将传统的“固定报告会”变为“流动小讲堂”是李一芝又一工作方法创新。她组织居民以拉家常的形式分享“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亲切的方式让党的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访小区居民
连续三年的冬至,李一芝组织居民们一起包饺子。当天,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收到了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老人们高兴地说:“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共产党好、民族团结大家庭好。”
李一芝常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多年来,她带领社区居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庆节日、共学技能、共话团结,通过评选民族团结示范户、文明家庭等活动,凝聚榜样力量,让“石榴籽精神”在社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李一芝的带领下,三顺店社区从曾经的“老旧散”变成了如今的“和谐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她本人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北疆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多项荣誉。今年6月,李一芝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这满墙的荣誉证书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李一芝指着社区办公室的荣誉墙坚定地说,“今后,我们要继续凝聚辖区各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创同配资-创同配资官网-网上配资开户-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